
線上講座
2022年4月14日晚7點,由黨委教師工作部(教師發展中心)和科研處聯合舉辦的“青年教師學術能力提升專題講座(三)——“文學作品中文字與圖像的交互關系——以《威廉·邁斯特的漫游時代》為例”在騰訊會議線上平臺順利舉行。本次講座由博士生導師、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馮亞琳教授主講,黨委教師工作部(教師發展中心)部長胡登全教授主持,校內外140余師生參與講座。

胡登全主持
馮亞琳教授圍繞德國的語言研究傳統、歌德對語言的質疑、圖像的多配價等內容進行了深入講解。她指出,歌德在其小說《威廉?邁斯特的漫游時代》中對語言和圖像的交互關系及其意義進行了文學演繹,作者并沒有像他往往聲稱的那樣,用圖像替代文字,而是將兩者置于一種特殊而充滿緊張度的互動關系中。她認為,在歌德的演繹中,讀者不僅會遭遇文字交往功能的缺失或能指和所指之間的斷裂,更會邂逅圖像的誘惑和隱藏其后的多元意義。換言之,圖像并不比文字更可靠。從這個意義上講,文字與圖像不是對立關系,而是同構關系,它們是一個銅板的兩面,面貌不同,本質相通。無論是對語言的懷疑,還是對圖像多元意義的演繹,歌德借助跨媒介的敘述方略創立了一種新的、打破了線性敘事和意義單一性的符號秩序,與此相呼應的,不是別的,而是某種多配價的藝術空間。

馮亞琳教授主講
講座氣氛熱烈,在交流階段,馮亞琳教授就大家在風景文本、記憶圖像、圖像記憶,文字與圖像的交互關系等方面提出的問題,作了深入淺出的釋疑和闡述。
圖文:黨委教師工作部(教師發展中心) 科研處